主页导航 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公司设备 信息发布 资质证书 客户留言 销售网络 销售业绩 联系方式
沈阳机床配件沈阳机床配件
PRODUCT INFO 主要产品
机床配件
+ 防护罩
其他技术
+ 铸件
+ 数控刀架
+ 数控系统
+ 数控激光切割机
+ 汽车成套
钻削技术
镗削技术
铣削技术
+ 高速加工中心
+ 立式加工中心
+ 卧式铣镗加工中心
+ 龙门加工中心
车削技术
+ 车铣中心
+ 管螺纹车床
+ 立式车床
+ 卧式车床

 

NEWS CENTER 信息发布
沈阳机床配件车床的操作办法与技巧浅析
发布者:admin  日期:2012/5/26  点击:355
沈阳机床配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操作演示中,要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在操作数控机床之前,首先我们要把数控机床生产厂家的说明书看懂看透,这沈阳机床配件样才能操作好机床,发挥它的最大效益、效率,使我们指导老师和学生更好的贴近生产实践。
  
  数控车教学比赛中,有许多选手因为机床软件部分的差异如程序不能共段,或输入错误、或程序错误、或其它原因不得不中断自动执行,修改程序后,重新执行程序,这样就浪费很多时间,导致参赛作品无法按时完成而失去夺冠机会,很熟悉“断点搜索”功能的选手也就因此赢得了时间。更为遗憾的是使用G54功能时搞错,导致撞刀,埋下事故的隐患,导致参赛作品无法加工完成。
  
  1程序复位后断点搜索的应用
  
  以西门子802S系统的数控车为例,有一个“搜索断点”功能,可以把复位了的执行程序,在中断处继续执行程序,无需把程序重头开始执行,这样省去了执行已经执沈阳机床配件行过的程序段,从而提高效率。选手如不清楚此功能,一旦在执行程序中复位,比赛操作过程中参赛作品就不能完成,失去夺魁机会。此功能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在自动执行状态中,由于种种原因程序需中断执行,我们只要按复位键,此时菜单就会出现。
  
  (2)进入到程序窗口,修改所需更改的程序,关闭程序窗口。
  
  (3)回到自动加工窗口,按“搜索”下的软键,打开“搜索”窗口。
  
  (4)按“断点搜索”,出现“断点以装入”提示,到达中断的程序段。
  
  (5)出现上述提示后,再按“启动B搜索”,启动中断点搜索,使坐标回到中断点。
  
  (6)出现提示,按数控启动键就可以继续自动加工。完成这系列的操作后,数控车床就会从中断的程序段开始执行程序,而不是从程序的第一步开始,从而节省了已经执行过的程序的时间。
  
  2关于坐标系确立的操作技巧
  
  编程坐标的确立和G54的合理应用首先要确立编程的坐标系即工件坐标系,它是以工件上某一点为坐标原点建立起来的X―Z直角坐标系,从理论上讲,工件上坐标系的原点在工件任何一点都可以,但这可能带来烦琐的计算问题,增添编程麻烦。为了计算方便,简化编程,通常沈阳机床配件是把工件坐标系的原点设在回转中心与右端面的交点上,尽量使编程基准设计安装基准重合,这个方面参赛者一般都能遵照执行。但在机床(高速冲床的功能特点)的具体操作上,怎样把机械原点与编程原点重合,操作的技巧各有不同,出现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合理,有的则烦琐易错。
  
  在数控车上适合应用机床本身自带的刀具补偿窗口进行确立。而不适合应用G54进行刀具偏移的方式来使机械原点和编程原点重合。因为:
  
  (1)生产数控车床的厂家已经考虑到此点,故针对数控车的特点已经使刀具补偿窗口适合车床的补偿特点,只要试车削方法来取得X-Z的补偿数据,并可自动“计算”储存系统内。将所需刀具在手动状态下进行试切,试切后,在“对刀”窗口中只要输入工件的直径,系统会自动计算出该把刀的偏移量。而不必人为计算后输入。
  
  (2)用G54就需要计算出补偿数据并要输入,使用起来麻烦。
  
  (3)用G54的关键是要把刀具补偿数据全部清零,否则就会撞刀甚至出现事故。如果不把刀具补偿数据全部清零,
  
  所需的坐标数值就是对刀时的数值与刀具补偿数据矢量计算后的数据,才能算是G54输入的数值。不少选手就是因为没有搞清G54运用时的注意点,而使得机床撞沈阳机床配件刀,无法完成参赛作品。
  
  (4)G54的应适用于:同一毛坯材料一次装夹加工出多个零件或一个工件实现多个相同的刀具路径。用偏移零点的方式G54或G158来偏移编程原点到所需的坐标点处。
  
  3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进步是知识经济的支柱,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胡锦涛在全国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士大会上指出“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沈阳机床配件步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创新的基础就是要搞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宗旨的教育。为此掌握好技术技能是提高素质的必备条件,才能在此基础上上升为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创新和内在素质是成正比的,内在素质愈高创新能力越强。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 by 沈阳第一机床厂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汇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