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导航 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公司设备 信息发布 资质证书 客户留言 销售网络 销售业绩 联系方式
沈阳机床配件沈阳机床配件
PRODUCT INFO 主要产品
机床配件
+ 防护罩
其他技术
+ 铸件
+ 数控刀架
+ 数控系统
+ 数控激光切割机
+ 汽车成套
钻削技术
镗削技术
铣削技术
+ 高速加工中心
+ 立式加工中心
+ 卧式铣镗加工中心
+ 龙门加工中心
车削技术
+ 车铣中心
+ 管螺纹车床
+ 立式车床
+ 卧式车床

 

NEWS CENTER 信息发布
沈阳机床从“制造”迈向“创造”的缩影(2)
发布者:admin  日期:2012/4/12  点击:297
对此,关锡友体会颇深:“我们总结前10年技术引进的过程,到底得到了什么?得出一个结论:最多是让我们产品开发人员、技术人员了解了世界,在理念上有了很大变化,但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学到,却花了很多钱,每一个单一产品的技术引进最少是100万美元,多的达到上千万美元。 然后再看这些引进技术呢,似乎在我们的产品中有所体现,但产品造出来形像神不像。我们造出来的机床静态精度检测等都比日本的好,但一加工起活来就不行了,什么原因?其实这就涉及到原始的基础共性理论。”   当时有人呼吁:“中国如此之大,建设任务如此之重,买是买不来一个现代化的,必须痛下决心,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工作。”于是,1983年7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110号文件《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提出用大约10年时间掌握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使国家今后发展立足于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从此,拉开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科研攻关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序幕。   振兴装备制造业成为国家声音   沈阳机床集团位于的沈阳市铁西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支持和发展起来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个区仅仅在20平方公里范围内,就集中了沈阳60%%以上的工业资产和75%%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厂等国内装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都云集此地。   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铁西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承受了巨大阵痛,陷入了困境。90%%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500多亿元的存量资产闲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90%%,30万产业工人中有13万人下岗失业。   当这些装备制造企业在存亡线上苦苦挣扎探索之时,铁西向何处去、企业如何生存、职工如何安置等问题摆在了政府面前。   多年来,担任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振兴顾问的屈贤明说,铁西的调整改造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铁西工业区调查研究,并作出重要指示。振兴装备制造业成为国家战略需要当务之急。   2000年4月19日,科技部将沈阳确定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试点城市”,拨款1800万元用于相关研究。2001年1月,科技部又将“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作为重大项目启动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国家专项计划。2002年以来,按照中央振兴东北的总体部署,铁西工业区调整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铁西的主要做法是,创造性地将铁西工业老区与西部毗邻的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并做出“东搬西建”的战略决策———214户大中型企业从铁西老城区陆续撤出,由东向西搬迁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细河经济区重新整合。这是新中国装备制造业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企业迁徙”。   关锡友这样认为,搬迁,不但把企业原来闲置的、低效的土地资源“搬”成了土地资本,又使其在新的空间里,将土地资本变成了改制资本。一大批近乎“休克”的企业在“东搬西建”的“运动战”中卸掉包袱,在运动中实现了体制转换、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中国装备,装备中国   重大装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重大装备的自主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戴国强介绍说,从“六五”到“十一五”的20多年间,我国一直都把重大装备的研发作为支持的重点,通过国家科技计划,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通过建立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使装备制造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减小风险损失;通过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国内外优秀的研发人员,共同解决装备设计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一些重大关键设备的攻关来解决国家重大关键技术的需求。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 by 沈阳第一机床厂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汇海科技